
非物质文化遗产(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)指被各群体、团体、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、表演、表现形式、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、实物、工艺品和文化场所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别于物质的文化遗产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“活态流变”,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、经验、精神,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,依托于人而存在,以声音、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,并多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。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精湛的部分,饱含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。
承德位于燕山腹地,长城之北,毗邻京津,特殊的区位和地理环境,决定了承德文化遗产的多源性和多样性。历史上,承德是北方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地,特别是清代,历经辉煌、屈辱和光复的历史沧桑,聚居生活在这里的满、蒙古、回、朝鲜、汉等各民族沉积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承德地区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、国家级非遗9项,省级非遗41项,市级非遗134项。
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地方传统文化,培养全校师生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,承德市文广新局、群艺馆、我校信息中心与校团委共同组织了“地方非遗进校园”系列活动。
本次“地方非遗进校园”系列活动共举办三场,“丰宁满族剪纸”讲座时间为5月17日15:40,讲座地点在图书馆403;“滕氏布糊画”讲座时间为5月24日15:40,讲座地点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;“宽城民欢皮影”讲座时间为6月7日15:40,讲座地点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。三次讲座分别邀请了国家级非遗“丰宁满族剪纸”省级传承人石俊凤、“ 滕氏布糊画”市级传承人刘海艳、市级传承人郝如香及市级非遗“宽城皮影”的传承人张海忠来我校为广大师生进行艺术展示,讲解非遗知识。